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admin 2025-02-21 足球资讯 3573 次浏览 0个评论

人民网“小城故事”采访组:

唐维红 周鹏 雷浩 朱凯 吴超 李浩 李志强 张伟 倪运运 冯粒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三水环绕、三秦通衢

深秋时节,我们走进陕西省大荔县。

大荔,古称同州,关中面积第一大县。洛河蜿蜒,渭水在南,东濒黄河,北依镰山,平川碧野、绵延沙苑……

大荔,一个因农业而兴的小城,耕地150万亩,汉武帝时期筑造了第一条人工地下渠——龙首渠,是黄河三角洲的最佳生产区。“千年河西地,关中米粮川”。在这片黄土地上,曾孕育了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在这片黄土地上,正在探寻着乡土中国的幸福密码……

大荔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

大荔人是勤劳的,更是智慧的;

大荔赶得上潮流,更系得住乡愁!

农业升级:把“小冬枣”做成大产业

一场秋雨一场寒。

连绵的秋雨中,这座距今有130多年的古粮仓迎来了一拨拨游客。

50多岁的刘玉宝总是闲不住,时不时地给游客讲述这座古粮仓的历史文化。作为大荔县丰图义仓粮食储备库主任,在2007年粮食企业改制时他便来到了这里。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大荔县丰图义仓外城墙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丰图义仓位于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村,是一座大型的城池建筑。外城紧贴黄河台原,夯土筑成,内城则是一座以青砖结构为主体的群窑式仓城。在仓墙一体的构筑中,相隔排列着窑仓58洞,一仓一门,每仓可存储粮食90吨,一共可储粮5222吨。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登顶丰图义仓,不仅仅是一座粮仓,还是一座城中城(人民网吴超 摄)

这样一座构造雄伟的城中城,并不是官府粮仓,而是民间筹建的一座义仓。丰图义仓始建于1882年,它由当时的晚晴重臣、朝邑人阎敬铭所倡建。资金无法一步到位,建设耗时4年,一部分资金还是靠已建好的粮仓存粮倒卖赚来的。竣工后,慈禧太后亲手朱批为“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是全国仍在储粮的唯一古粮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国家粮食局在丰图义仓存储了5000吨中央储备粮。

“丰图义仓经历了130年风雨沧桑仍在为国储粮,在历次灾荒中,放粮赈济,救民无数,发挥了储粮救灾的作用。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保障粮食供给发挥了关键作用。”刘玉宝说。

“以粮食为依托,发展旅游,打造大荔历史文化展、粮食历史文化展、粮食品种器具展、粮食票证展”,刘玉宝说,“如今的丰图义仓储粮的作用在逐渐淡化,接下来在做好粮食安全和文物保护的在此之时主要推广旅游发展。十年来,旅游门票收入一项从当初的3000扩大到了160万”,刘玉宝信心满满。

丰图义仓,只然而是这片土地农业辉煌的一个音符,而在距离丰图义仓不到十公里的安仁镇小坡村的万亩冬枣,如今已是大荔县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名片。

“过去黄河滩盐碱地非常瘠薄,种庄稼很难有好收成。直到199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480元,是个贫困村。”小坡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说。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说起在村子里搞冬枣设施农业,薛安全有说不完的话(人民网李志强 摄)

薛安全是土生土长的小坡村人。1972年高中毕业回乡后,学过建筑,当过泥水匠,从1975年开始他一直在村里担任基层干部,改变小坡村的境遇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被人称之为“薛大胆”的薛安全与9名党员,于2009年8月15日注册了“大荔绿源农庄冬枣专业合作社”,开创了 “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

2010年他与村组干部带头搭建大棚180亩,当年收入260万元,其中李建华10亩大棚冬枣被浙江客商以23万元的价格买断,惊人的价格轰动了全村甚至全县,第二年全村骤增大棚1500亩。

随后,万亩有机冬枣现代科技示范园的建设项目落地该村,园区采用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2014年3月,该村又修建了“冬枣交易中心市场”,将客商邀请进村,方便双方招商接洽。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小坡村集冬枣种植与采摘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人民网周鹏 摄)

如今的小坡村,上万亩的连片冬枣园,大棚覆盖,蔚为壮观。

把“小冬枣”做成“大产业”、做成大荔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实属不易。谈起冬枣产业发展,大荔县县长翟玉宝用了4句话概括:“设施规模全国最大、上市时间全国最早、果品品质全国最优、品牌优势独一无二。”

据统计,大荔全县现有冬枣面积3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万亩、春暖大棚28万亩,年产35万吨,产值38亿元。远销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先后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后稷金像奖”等殊荣,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印证商标,跻身“2016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

“我们大荔冬枣品牌价值现在已经达到35.75亿元。今年仅冬枣一项收入破百万元的农户就有5户、破50万元的达20余户。冬枣已成为群众致富的金蛋蛋、银串串。”翟玉宝自信满满。

三产的融合,带来农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一点在平罗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平罗村村支书赵建民深信,只要自己横下心来干,就能带村民致富。流转土地搞设施农业这个事儿经过5年多时间,村民尝到了甜头。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在平罗村展览馆,赵建民给参观考察团介绍平罗村未来的发展(人民网杜旭涛 摄)

从2011年起,平罗村先后将1800亩土地流转出去,与陕西大荔尊天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起温室大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通过温室大棚种植冬枣、花卉。村民将土地承包给公司,每年从公司获取土地承包费并在公司打工获取打工收入。

“尊天农业承包村里1800多亩土地,建成日光温室600亩、大棚有机冬枣生产区800亩。招收村里140多名村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进行种植,企业为村民发放工资,下一步企业将本着有钱大家赚的原则,计划未来让村民自主管理大棚、利润与村民分成的模式运作。”赵建民说。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村民刘桂仙边干活边与记者交谈(人民网杜旭涛 摄)

村民刘桂仙负责的大棚主要种植芹菜、油麦菜、生菜等水培蔬菜,这些生长在白色管道上的蔬菜也叫阳台蔬菜,采用无土栽培培育而成,能放在自家的阳台上,不仅方便食用,而且能够净化空气,为生活增添一些自然之趣。

“周末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参观、购买,人很多。我在这里打工每天工资70元,还可以学到水培种植的各类技术,省心、不费力还离家近”, 刘桂仙告诉记者。

如今的平罗村花卉大棚花团锦簇、蔬菜大棚绿意盎然,前来参观学习游玩的人流如织。记者一行在平罗村采访的两个多小时,赵建民就接待了好几拨参观学习的考察团。

谈起这5年的成绩,赵建民说,我们的观光农业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发展标准化设施瓜果菜种植1.5万亩。我们已建好186座大棚冬枣、136座温室冬枣和10座温室瓜果采摘棚、600亩花卉观赏和繁育基地。

大荔县委书记孙云峰告诉记者,近年来,大荔县按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推进、工业化带动的思路,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崛起:目前大荔已建成设施冬枣、水产、黄花菜等10大农业园区,引领农业走上规模、特色、品牌、高效、生态发展的新路子。

美丽升级:从清洁乡村到“美丽银行”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贺家洼村一角(人民网张伟 摄)

走进贺家洼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两边,一排排农业设施大棚在初秋的阳光下一排排仿若漂亮的鱼鳞。

村子街道两旁的花坛里秋花开的正艳。偶尔可见的柿子树上丰收的柿子犹如一个个红灯笼挂满枝头,昭示着丰收的喜庆。

干净整齐的村容村貌、精气神十足的村民更加体现着贺家洼的“不一样”。

提起以前的贺家洼很多人头疼不已,“路烂、水咸、人难缠”是很多人对这个村的评价。冯村镇包村干部韩百城对此体会颇深。

“小车遍地,村容整洁,以前的后进村成了如今的小康村,村民的作风比以前大有改善。”在村民董兴林的意识里,如今的贺家洼村跟过去不能比。

董兴林以前是村里的老上访户,由于此以前不满村干部的作为和一些个人动因,董兴林十年间渭南、西安、北京经常跑,不断上访。县乡干部一提起董兴林就头疼。

2015年村里换届选举,年轻的村两委班子实干肯干的作风给了董兴林希望。“看到村干部和党员带来群众大干十八天整治村里卫生的时候我有些敬佩他们,那么脏那么累他们丝毫不嫌弃。”

于是董兴林也主动放弃个人小利,不再上访了,这么多年消耗了不少精力,还不如把精力留着多为集体干点好事。董兴林主动拿起扫把担任起村里保洁组的组长,带领村保洁员尽心尽兴为美丽乡村服务。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贺家洼村健身运动场(人民网张伟 摄)

贺家洼今非昔比的变化是大荔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3年 9月,大荔开始了一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战,在不到三年的时间,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主导编制了《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的“大荔标准”,全县400个村庄全部建成“清洁乡村”,其中50个村达到国家“美丽乡村”标准。如今无论是大荔的城区、镇村,还是县镇公路、村巷道路、广场院落、背街空地,处处植树栽花种草,插栽白色矮篱笆,已然呈现出“全县大花园、一镇一景观、一村一园林”的美丽景象。

美丽乡村建设,最关键的是人的建设。人的美丽生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影响是归宿。针对农村出现的一系列道德和文化困境,双泉镇推出了大荔县首家“美丽银行”,把各类善行兑换成相应积分。50多岁的西野鹊村师淑会20多年如一日,每天搀扶70多岁的老人归贞花活动锻炼,这样的善举就在存折上储蓄了30分。

像其他普通银行一样,美丽银行上的积分也是能够当钱使用的,而它能“买”的东西是花卉苗木。根据双泉镇“美丽银行”积分兑换表,5个积分兑换月季一株、6个积分兑换盆栽仙人球一株等。为了维持美丽银行的正常运转,双泉镇专门在蔡庄村建立了占地3.5亩的苗木基地,栽植各类适宜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花卉苗木。

这种别出心裁的“美丽银行”,用时下盛行的积分兑换形式,来鼓励村民们更多的善行义举。而由积分兑换出来的苗木花卉,则用来美化乡村和每家每户的环境。美的生态环境与美的善行义举直接挂上了钩。

县长翟玉宝告诉记者,“我们的美丽乡村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完成清洁乡村,接着完成美丽乡村,最后完成幸福乡村,在此之时我们要做到四个美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产业、美丽人民,将美丽进行到底”。

旅游升级:骑行、龙舟赛、马拉松……与城市同频共振

看得见的水韵,体味到的乡愁。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夕阳下的黄河湿地

微风吹动着黄河边上的芦苇荡发出沙沙的摩擦声,夕阳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从福佑古寨往下看去,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华原村,看起来就像是一条色彩斑斓的鱼。若仔细辨别,会发现这条鱼一共由七种颜色组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仿若彩虹一般。这就是大荔乡村游中新近火爆起来的七彩渔村——华原村。

虽然身处关中平原,黄河岸边的华原村看起来更像是一座江南村庄。这里的农民就像南方人一样种植水稻,渔民则捕鱼,种莲藕,近些年还做起了水产养殖业。在大荔县272个村庄中,华原村的渔业是独树一帜的。七彩渔村的规划,紧紧抓住“渔业”这个灵魂特色,让黄河岸边的这个村落看起来更加个性鲜明。

“七彩渔村”旅游项目源于村支书连西法15年前的一个梦想。

“我们村前十年以种棉花、种花生为主,随着土地碱化,黄河倒流,在此形成了一个鱼塘,我们就尝试水产养殖、莲藕种植和特种养殖,比如说像从南方引进的大闸蟹。”华原村村支书连西法说,“种不了小麦便尝试引进水稻,水稻的种植改变了土壤的酸碱度,村民水稻丰收后可以再种植小麦,一年两季的收成带给村民可观的收入。”

近年来,大荔县政府“旅游+”的战略部署,以产业立镇、旅游兴镇为发展思路,加大对美丽乡村的建设,依托当地的湿地自然资源,开发建设以生态旅游、湿地观光为主的特色旅游项目。

村支书连西法告诉记者,他的梦想就是开发华原村的旅游项目,在现如今政策的帮扶下,他带领着村民们充分发挥黄河湿地的生态优势,推出10多家“渔家乐”,用野生黄河大鲤鱼和当地种植的莲藕、养殖的河蟹吸引游客。

如今的华原村,“渔家乐”办得有声有色,农家饭菜,肥美河蟹,夜晚黄河岸边上的篝火晚会,白天可在此俯瞰黄河滩地10万亩水面湿地,游客们尽情享受着关中“小江南”带来的惬意。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大荔县范家镇华原村随处可见的墙画(人民网李志强 摄)

美丽乡村在大荔县遍地开花,华原村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之路。五颜六色的民居便是今年华原村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村委会从西安美术学院请来了设计专家,为村民们统一发放油漆涂料粉刷自家门窗,美院的学生们靠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在每家每户的院墙上都画上了色彩鲜艳的墙画,七彩新渔村成了游客们的“自拍圣地”。整个村子规划为七色功能区,不同的颜色区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理念。红色为“福”文化区,橙色为时尚动漫区,黄色为黄河风情文化区,绿色为自然亲子区,青色为民俗生活区,蓝色为科技前沿区,紫色为爱情主题区。“化了妆”后的渔村必将迅速成为当地旅游的新名片,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畅谈未来发展,华原村村委会主任卜占安脸上洋溢着自信:“华原村现有村民1860多人,贫困户有64户、242人。以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力争完成明年年底全部脱贫。”

自然禀赋和地域特色在华原村相融相生,游客置身于黄河岸边,欣赏的是不一样的黄河湿地风景。

“打造关中水乡,就要彻底治水用水,真正下决心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大荔县委书记王青峰表示。

如今,黄河湿地得到有效开发,全县渔业养殖面积10万亩,池塘养殖水面4.2万亩,年生产水产品2.05万吨,为陕西第一。据统计,全县现有水产企业15家,渔业养殖户385家,渔业总人口3.37万,渔民人均收入1.6万元,渔业总产值达到2.85亿元,俨然已经成为了关中地区的“小江南”。

2014年6月20日,陕西县级最大的人工湖——同州湖正式开放,千亩湖面碧波淼淼,百余种花草树木争奇斗艳;夜色里,在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的衬托下,更显得婆娑多姿。

同州湖以一汪灵动的清水将园区、景区、城区融合为一体,人水和谐、景城共融的生态图景成了大荔最具声色的城市名片。去年国庆期间,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数量达到50万余人,单日最高更是高达10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猛增至1.2亿元。

一个县城承办国际赛事,在全国都是件稀奇事。

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大荔马拉松赛(人民网高岗 摄)

今年4月22日,2016“丝绸之路 美丽大荔”中国渭南国际马拉松赛在大荔同州湖鸣枪开跑,来自世界各地的近万名运动员奔跑在42公里的美丽乡村主题马拉松赛道上。

据统计,在“大(荔)马(拉松)”赛事期间,大荔迎来65万人次游客,社会消费512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这些数字,无不真实地验证了大荔“旅游+体育”的成功尝试。

“我们就是要有‘敢吃螃蟹’的精神,小县也能办大事,办国际赛事。通过这些来带动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拉动全县经济发展。”大荔县委书记王青峰在赛后表示。

大荔深度发展“旅游体育”产业,今年4月份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7月份举办全省竞走赛、10月举办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这些体育赛事都在助推着旅游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大荔县投资2.6亿元,相继开工建设了人民体育运动中心,沙苑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22公里黄河水上自行车绿道,全国首条10公里自行车高速公路等体育项目……

“把公路当作风景线、把村庄当作小公园、把全县当作大景区来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游、风光游、人文游,国家级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获批,丰图义仓被命名为3A级景区,今年游客突破200万人次。”王青峰对于大荔县“旅游+”一切的战略布局信心满满。

老段家爱皮影

大荔人一直与土地亲近,在变革中回归传统,在传统中寻求变革。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乡土中国的嬗变包含了环境、生态、风俗等变革,最主要的是人的改变,唯有不变的是对黄土的挚爱。

寻味陕西东府宴席一绝“九品十三花”

对于大荔县的下一步发展,县委书记孙云峰给出了这样定位: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提升农业园区,以美丽乡村为抓手加速城乡一体,以“旅游+”一切为发展理念,完成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转型。

这种以“农”为本的产业转型之路,是这个农业大县做出的关键抉择。

转载请注明来自平博是哪里的菠菜公司,本文标题:《关中沃野正春风,这就是陕西大荔!(附震撼航拍) 》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